优质供应商:道岔配件、煤矿道岔、铁路道岔、道岔
网站地图: HTML XML

服务热线:13783886000

资讯动态
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动态
资讯动态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动态

铁路道岔:轨道变向的核心装置与基础认知!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


  铁路道岔:轨道变向的核心装置与基础认知

 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,道岔是实现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的关键设备,被誉为“轨道的关节”。它看似结构简单,却承载着保障列车安全、***变向的重要功能,直接影响铁路线路的通行能力与运输效率。无论是普速铁路的站场调度,还是高速铁路的精准变道,道岔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本文将从道岔的核心作用、结构组成、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入手,带读者***认识这一铁路系统中的“关键部件”。

  一、道岔的核心作用:连接轨道,赋能灵活调度

  铁路运输的核心需求之一是“灵活调度”——列车需根据运输计划在不同轨道间切换,如从正线进入侧线、从车站到编组场、从货运专线转向客运专线等。而道岔的核心作用,就是通过机械结构的联动,实现轨道的“无缝连接”与“精准变向”,为列车调度提供基础支撑。

  从功能维度看,道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线路衔接,在车站、编组场等轨道密集区域,道岔将多条平行轨道或交叉轨道连接起来,形成“轨道网络”,让列车可根据需求选择行驶路径;二是运输效率提升,通过道岔实现“正线与侧线分离”,例如客运列车可在正线高速通行,而货运列车或临时停靠列车可通过道岔进入侧线,避免不同类型列车相互干扰,提升线路整体通行效率;三是故障应急保障,当某条轨道因施工、故障无法通行时,道岔可快速切换列车行驶路径,将列车引导至备用轨道,保障铁路运输的连续性。

  以高铁站场为例,一个大型高铁站通常配备数十组甚***百组道岔:从高铁正线进入站台轨道需要道岔,从站台轨道返回正线需要道岔,不同站台间的轨道切换也需要道岔。若没有道岔,高铁站场的轨道将只能“单向直行”,无法实现多列车同时停靠、发车,运输效率会大幅下降。

  二、道岔的结构组成:多部件协同的精密系统

  道岔并非单一部件,而是由多个子系统协同工作的精密机械装置。其核心结构包括转辙器、辙叉与护轨、连接部分及道岔转换设备,各部分分工明确,共同保障列车安全变向。

  1.转辙器:道岔的“导向机构”

  转辙器是控制列车行驶方向的核心部件,主要由基本轨、尖轨、转辙机及连接零件组成。基本轨是固定在轨道基础上的钢轨,与正线轨道或侧线轨道的钢轨规格一致,起到“基准导向”作用;尖轨则是可移动的钢轨,一端通过铰链与基本轨连接,另一端可通过转辙机的驱动实现“左右摆动”——当尖轨与一侧基本轨紧密贴合时,列车轮缘会沿该侧基本轨与尖轨的间隙行驶,进入对应轨道(正线或侧线);当尖轨与另一侧基本轨贴合时,列车则进入另一轨道。

  转辙机是转辙器的“动力源”,通过液压或电动驱动,控制尖轨的移动与定位。现代铁路道岔的转辙机已实现“自动化控制”,可通过铁路信号系统接收调度指令,自动完成尖轨的切换,并实时反馈尖轨的位置状态(如“定位”“反位”“锁闭”),确保尖轨与基本轨贴合紧密,避免列车行驶时轮缘撞击尖轨引发安全事故。

  2.辙叉与护轨:道岔的“过渡机构”

  当列车通过道岔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时,车轮需从一条钢轨过渡到另一条钢轨,而辙叉与护轨的作用,就是实现这一“过渡”的平稳与安全。

  辙叉是道岔的“交叉核心”,由翼轨、心轨及辙叉趾端、辙叉跟端组成。翼轨是辙叉的“外侧钢轨”,与转辙器的基本轨或连接部分的钢轨相连;心轨是辙叉的“内侧钢轨”,呈“V”形或“菱形”,其前端(辙叉趾端)与翼轨形成“开口”,后端(辙叉跟端)与侧线轨道或正线轨道的钢轨连接。当列车车轮通过辙叉时,轮缘会沿心轨与翼轨的间隙行驶,实现从一条轨道到另一条轨道的过渡。

  护轨则是保障列车通过辙叉时安全的“保护装置”。由于辙叉的心轨与翼轨之间存在一定间隙(称为“辙叉咽喉”),若列车轮缘偏离正常行驶路径,可能会陷入间隙引发脱轨事故。护轨通过固定在轨道内侧的钢轨,***车轮轮缘的横向位移,引导轮缘准确沿心轨与翼轨的间隙行驶,避免脱轨风险。

  3.连接部分:道岔的“衔接桥梁”

  连接部分是连接转辙器与辙叉的钢轨段落,主要由导曲线轨、连接轨及轨枕、扣件等组成。导曲线轨是连接部分的核心,呈曲线形状,其曲率半径需根据道岔的型号、列车行驶速度等参数设计——曲率半径越大,列车通过道岔时的行驶速度可越高(如高速铁路道岔的导曲线半径通常超过1000米);连接轨则是将导曲线轨与转辙器的基本轨、辙叉的翼轨连接起来的直线钢轨,确保轨道的平顺性。

  轨枕与扣件则是连接部分的“基础支撑”:轨枕(木枕或混凝土枕)固定在道床(碎石道床或无砟道床)上,为钢轨提供稳定支撑;扣件则将钢轨与轨枕紧密连接,防止钢轨在列车行驶时发生横向或纵向位移,保障轨道的稳定性。

  4.道岔转换设备:道岔的“控制***”

  道岔转换设备包括转辙机、信号机、轨道电路及控制终端,是实现道岔自动化控制的核心系统。转辙机负责驱动尖轨移动与锁闭;信号机则根据道岔的位置状态(如“定位锁闭”“反位锁闭”)显示对应的信号(红灯、绿灯、黄灯),告知列车司机道岔是否可安全通过;轨道电路通过钢轨中的电流,实时监测道岔区域是否有列车占用,避免道岔在有列车通过时切换;控制终端则安装在铁路调度中心或车站信号室,调度人员可通过终端发送指令,远程控制道岔的切换与状态监测。

  三、道岔的主要类型:按功能与速度划分的“多样化家族”

  根据铁路线路的速度等级、运输需求、轨道布局等因素,道岔可分为多种类型。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辙叉号数(道岔型号)划分、按速度等级划分、按轨道交叉方式划分,不同类型的道岔适用于不同场景。

  1.按辙叉号数划分:决定道岔的“通过速度”

  辙叉号数(通常用“N”表示)是道岔的核心参数,代表辙叉心轨的“叉距比”——辙叉号数越大,辙叉心轨的夹角越小,导曲线半径越大,列车通过道岔的允许速度越高。例如:

  小号码道岔(N=6、7、9):辙叉号数小,导曲线半径小,允许通过速度低(通常不超过45公里/小时),适用于车站侧线、编组场、货运专线等对速度要求较低的场景;

  中号码道岔(N=12、18):导曲线半径适中,允许通过速度中等(60-120公里/小时),适用于普速铁路正线、高铁站场的联络线等场景;

  大号码道岔(N=30、42、50):辙叉号数大,导曲线半径大,允许通过速度高(160-350公里/小时),适用于高速铁路正线、客运专线等对速度要求高的场景。

  以我国高铁为例,京沪高铁、京广高铁等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,正线道岔多采用N=42或N=50的大号码道岔,确保高铁列车以300公里/小时以上的速度通过道岔时,仍能保持平稳性与安全性。

  2.按速度等级划分:适配不同铁路类型

  根据适配的铁路速度等级,道岔可分为普速铁路道岔、高速铁路道岔:

  普速铁路道岔:适配时速200公里及以下的普速列车,结构相对简单,对轨道平顺性、零部件精度的要求较低,常见型号为N=9、N=12、N=18;

  高速铁路道岔:适配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,由于高速列车行驶时对轨道平顺性、稳定性的要求极高(如轮轨接触精度需控制在毫米级),高速铁路道岔采用了更精密的结构设计,如长心轨、高弹性扣件、无砟道床适配结构等,同时配备更先进的转辙机与监测系统,确保高速通过时的安全性与平稳性。

  3.按轨道交叉方式划分:满足不同布局需求

  根据轨道的交叉与连接方式,道岔还可分为单开道岔、对称道岔、三开道岔、交叉渡线等:

  单开道岔:***常见的道岔类型,仅能实现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(如从正线转向侧线),占铁路道岔总量的80%以上;

  对称道岔:道岔的两侧轨道呈对称分布,适用于轨道双向变向的场景,如编组场的双向轨道切换;

  三开道岔:可实现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两条不同的轨道(如从正线同时转向侧线1与侧线2),适用于轨道密集、调度复杂的区域,如大型编组场;

  交叉渡线:由两组单开道岔与两组连接轨组成,可实现两条平行轨道之间的“交叉变向”,如从轨道A的正线转向轨道B的正线,适用于高铁站场、枢纽车站等需要快速切换平行轨道的场景。

  四、道岔的工作原理:机械联动与信号协同的“精准控制”

  道岔的工作过程,是“机械结构联动”与“信号系统协同”的结合,可分为“指令接收-尖轨切换-锁闭定位-信号反馈”四个步骤,确保列车安全、准确地通过道岔。

  ***步:指令接收。铁路调度中心或车站信号室根据列车运行计划,向道岔转换设备发送“切换指令”(如“将道岔从定位切换至反位”)。指令通过铁路信号网络传输至道岔的转辙机控制单元。

  第二步:尖轨切换。转辙机接收到指令后,启动液压或电动驱动装置,带动尖轨沿基本轨移动。在移动过程中,转辙机的监测装置会实时检测尖轨的移动速度与位置,确保尖轨移动平稳,避免因卡顿、偏移导致切换失败。

  第三步:锁闭定位。当尖轨移动至目标位置(如与侧线基本轨贴合)后,转辙机的锁闭装置会将尖轨与基本轨“锁闭”——通过锁闭杆、锁闭铁等部件,***尖轨的横向位移,确保尖轨与基本轨紧密贴合(贴合间隙需小于0.5毫米),防止列车通过时尖轨松动。

  第四步:信号反馈。道岔锁闭后,转辙机向信号系统反馈“道岔已锁闭”的状态信息,信号系统根据道岔状态调整对应的信号机显示(如道岔锁闭后,允许列车通过的信号机显示绿灯)。同时,轨道电路会监测道岔区域是否有列车占用,若有列车进入道岔区域,信号系统会锁定道岔状态,禁止道岔在列车通过时切换,避免安全事故。

  以高铁列车通过道岔为例:当高铁需从正线进入侧线时,调度中心发送“道岔切换至侧线”指令,转辙机驱动尖轨与侧线基本轨贴合并锁闭,信号系统反馈“道岔可用”,侧线信号机显示绿灯;高铁列车以规定速度通过道岔,轨道电路实时监测列车位置,待列车完全离开道岔区域后,道岔方可根据下一条指令切换至其他位置。

  五、结语:道岔——铁路系统的“细节之重”

  道岔虽小,却是铁路系统中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关键部件。它的结构精度直接影响列车的行驶安全与平稳性,它的数量与布局决定了铁路线路的调度灵活性,它的技术水平反映了铁路装备的整体发展水平。随着铁路向“高速化”“智能化”“绿色化”方向发展,道岔也在不断升级——从普速铁路的机械道岔到高速铁路的智能道岔,从人工控制到自动化调度,道岔的每一次技术突破,都在为铁路运输的安全、***、舒适提供更强支撑。

  认识道岔,不仅是了解铁路系统的一个“细节”,更是理解铁路运输背后“精密协同”逻辑的窗口。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“轨道关节”,让铁路网络得以灵活运转,让列车得以跨越山海,连接起城市与乡村、地区与地区。

  


联系我们
手机官网
服务热线
13783886000
服务热线
微信联系
回到顶部